生活100上不断总结了许多关于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但随着看到的信息越多,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信息只是在重复印证和说明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一个现代社会生活,人体健康主要取决于食物、运动、睡眠、心理和环境。
可偏偏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让绝大部分现代人无所适从。因为,如今食物、运动、睡眠、心理和环境诸多不利于健康的问题,正是由现代社会生活催生和发展的。
也就是说,你想变得健康,你就得首先摆脱现代社会生活。最好的实现途径就是去找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过隐居生活,因为那里具备健康的诸多条件。在一个绿水青山的地方,自己种植养殖绿色食物,每日劳作就能达到适宜的运动量,远离竞争激烈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加之悠闲的时光,睡眠和心理得以有保持良好的基础。
有人不信,可以去看看活到95岁的自然农法践行者福冈正信先生的相关著作。有人会说这是个例,能说明问题?对此,我们无话可说,毕竟每个人并不一样。一些号称隐居但通过互联网与现代文明有着很强的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并不能保持心理健康,他们只是把隐居当作一种暂时的逃避,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仍旧充满想念,在“安然自在平淡”和“烦忙自为刺激”两种生活选择之中踌躇徘徊。
但从感性乃至到理性思考角度,真正能做到隐居生活和心态的人,无疑是最符合健康要求的人。这从远古人、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性、闲暇时间和疾病数量变化关系足以看出。
因此,今天的话题,我们直面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如果过不上隐居生活,却想在现代社会中尽可能保持健康,该怎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寿命的绝对长短并不是健康的唯一标准,健康应该是一种综合状态,包括生理、心理、悠闲、舒适等综合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甚至可以预期依靠医疗科技获得寿命的不断延长,但这绝不是说在现代社会中能达到理想乃至更优的健康状态。现代社会中获得的健康状态,是非自然的以及需要付出更多代价的。
逻辑推导一下,答案也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在现代文明中,在食物、运动、环境、睡眠、 精神方面,尽可能达到各种健康标准。这些健康标准可能是以知识的形式呈现,也可能以健康管理或医疗服务的形式呈现。
让我们一项项来看。
食物问题
食物中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催长素添加剂等导致的健康问题就不赘述了。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不生产食物,同时还离食物的生产源很远,这导致我们只能盲目接受市场上提供的食物。
要想吃健康的食物,就得依赖新方法。
第一类是不断增多的知识,比如超加工食品,高盐高糖烹饪方式,偏重肉食,快食产品等对健康不利,喝某类茶或益生菌有利于健康,合理的荤素和营养搭配应该落实到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之前介绍过的《一个通过食物种类可以预测你寿命的网站》,就是这类知识呈现的代表,可以预见在未来将会以更多容易理解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信息列表中。
第二类是不断发展的技术,比如需要用于评估哪些食物是应季的,少吃不应季的食物;比如需要用于评估哪些食物是本地的,少吃过于遥远的外地食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论上当地食物更与当地环境乃至人体匹配);需要用于检测食物质量、霉菌、添加剂含量;需要用于评估食物是否自然…
之前我们写了《物演通论看世界:为何现代人要关注食物营养成分了?》,里面介绍了一种检测食物自然与否的技术方法,即植物和动物这些生物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由于生物本身的新陈代谢遵循着某种自然限制而呈现幂律法则。此类检验方法和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来评估自己的食物是否被过度人为干预。
我们从众多科学杂志的研究项目中确实看到关于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展,这也说明食物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理论上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并不应完全由个人去完成,更应该依赖公共监管部门以及医疗卫生部门去推动。
有些商业公司已经在企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评估自己的食物和饮食搭配是否健康,以及给出饮食指导。比如Metabite(https://www.metabite.com)。
如果想要在现代社会吃到健康食物,我们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情,一方面是自己努力积累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新服务来帮助自己识别和吃到健康食物。
运动问题
缺乏运动会直接及间接导致许多疾病。大自然设计人体时给它匹配了最佳运作环境,最早是采集狩猎时期的攀爬奔跑行走,后来变成了农业劳作和工业劳作。虽然农业时代后期和整个工业时期,大幅上升的工作时间导致职业病出现,但人总归还是运动着。
但现代信息文明时代,获取生存资源的工作突然不太依赖体力劳动了,这让人体无所适从。对于下班后需要抽出额外时间去健身的人来说,这真是一场捉弄。我们没有时间和场地运动,更可怕的是,在工作之余许多人似乎没有精力去运动。但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找到改变问题的方法。
有几点是明确的:
1.运动要均衡,尽量锻炼到全身。比如常见运动如跑步、瑜伽、游泳、登山等。
2.运动时长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能太少或太多,需要自己把握好度。运动最好每天都有,而不是累积到某一天集中进行。此外,不用过于相信许多量化运动时间的研究报告,它们除了制造焦虑并不带来其他。
3.不要过度运动,超大运动量以及超出能力的运动有害健康,比如过度举重和过长的马拉松。
可这还没有解决许多人最大的无法运动的问题——没有时间和场地。因此,未来就需要开发追求简便、快速以及尽量摆脱场景就能进行的运动项目。
这就要求未来的交通工具、办公场所以及居住环境就能提供运动项目,乃至工作本身就应该加入更多的体力活动。或许该向办公室白领提供能够坐着办公的单车,边蹬单车边回复消息或邮件。
其次,需要开发更多锻炼到全身心的运动项目,以应对常规运动无法达到目的时。比如更加简化的太极拳和五禽戏,或者更简便易携带的健身设备,将需要被整合在医疗项目或者健康管理服务中。
这些是未来建筑设计师和健康管理师应该列入考虑的工作。
睡眠和精神问题
之所以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总是相辅相成。现代人被各种事物吸引,同时也受各种压力所胁迫,导致无法拥有好睡眠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就不得不努力维持诸多生存条件。从这个方面来说,烦忙而烦神是避免不了的,睡眠和精神状态也就缺乏更本性的调节方法。如果我们无法主动选择退出现代社会高物质需求的生存结构,大概率就只能选择“焦虑-失眠-更加焦虑”的循环,提升患上睡眠障碍、焦虑症乃至抑郁症的概率。这是由于现代生活依存条件增多导致变动频率增大,神经系统为应对变动(不确定性)而变得持续紧张,时间和频率越长神经系统受到的不可自愈的伤害越大。
能预见且已有端倪的事情是,想要既享受现代生活又同时拥有好的睡眠和精神状态,需要自省和外求。
自省表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冥想、打坐、禅修潮流,寄希望在一段时间内摒弃外在一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洗礼。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自省首先是让自己的神经系统从持续紧张中放松下来,其次为身体的循环系统等创造非应激状态的运行环境。
外求表现在各种力求促进睡眠和精神状态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睡眠仪、按摩仪、汗蒸、温泉、虚拟现实、药膳食补等。这些服务和产品不胜枚举,并正在不断涌现到我们眼前。
它们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我们需要去主动拥抱。健康管理和医疗机构在考虑以“健康”为中心而非以“治病”为中心时,需要为每个客户提供这些服务的选择权利,并指导和辅助客户找回睡眠和内心的平静。
环境问题
这是一个最复杂又最简单的问题。复杂到普通人毫无办法解决,简单到它的解决之道是那么清晰。
空气和水资源构成了环境的核心,当然还包括土壤、阳光、噪音等诸多因素。如果没有办法选择居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么呼吸夹杂着各种致癌物的空气以及一再漂白的自来水就无法避免。
如果可以,尽量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好和噪音较少的郊区。有研究显示多听自然中的虫鸣鸟叫有利于健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空气是流动共享的,空气污染也会传播,空气净化器和室内空气有害物质检测仪器就变成了城市生活不可少的需求。
对于水资源,净水器似乎也变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净水器又可能会造成水中微量元素过度过滤问题,因此又需要能够补充微量元素的饮品。
除了个人选择外,健康管理和医疗机构应该要做好健康把关人,综合评估和推动制定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的生产标准。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日本的核废水排到太平洋,终将留到全球每一个地方。
医疗问题
上面我们多次提到健康管理、医疗机构等词汇,已经暗含了未来的一种趋势。如果把个人行为和身体机能当作健康的内因,未来的健康不得不更大程度地依靠由专业人士提供健康服务的外因。
看似简单的食物、运动、睡眠、精神和环境问题,正在逐步变得复杂起来,复杂到需要各种技术和知识才能追求到维护健康的要素,以至于不得不发展到由专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地步。
在这其中,还有个深藏在人类心灵内日益高涨的欲望——长寿。长寿科技正在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人才,日以继夜地研究和开发能够促进人体长寿技术。
长寿科技被一位科技专家划分为三大模块:持续健康监测、致死性疾病筛查、延缓衰老。这是聪明的划分模式。
具体而言,持续健康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或各种简易便携的检验设备从皮肤、血液、唾液、汗液、尿液、粪便、呼吸、眼睛等收集数据,从持续获取的生理指标中获取健康洞察,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开展处理方案。涉及的生理指标包括血压、血氧、心率、体温、血糖、血脂、炎症、眼压、视网膜、潜血等。
致死性疾病早筛也开始迈向通过血液中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的阶段,准确率正在逐步攀升。同时也出现了通过胃酸胶囊、纳米机器人等技术手段进行无创无痛的体内病变信息监测。筛查到了及早治疗,可以提高存活概率,已经被当作医和健康学常识。
前2者如果是在保障人能够活到正常寿命,那么还有一项重要手段正在促进达到人类长寿目标——抗衰老治疗。
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能够延缓生理衰老的药物或者基因治疗方案,通过发现人体衰老机制,比如肌肉衰老、皮肤衰老、免疫力衰老、大脑衰老时体内哪些细胞以及细胞内物质会增多或减少,还有启动衰老机制是由哪些基因控制,试图能够对其施加影响(包括基因编辑、药物刺激、清除衰老细胞等)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长寿科技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趋势已经显现,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得到更快的发展。把它与食物、运动、睡眠、精神和环境等健康管理服务包装在一起成为长寿服务再合适不过。
健康管家
想想,一个为你的健康殚精竭虑的健康管家:
1.为你寻找和量身定制营养均衡的食谱,提供综合性评估食材安全性的工具
2.根据身体状况、时间状况和最新研究成果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不仅仅拘泥于常见运动
3.提供各种有助于睡眠和精神状况的疗法,不管是虫鸣鸟叫、按摩仪器还是虚拟现实,乃至哲学或心灵鸡汤
4.全面监测你所处的环境中空气和饮水质量,通过智能口罩、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来维护健康需要
5.除此之外,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你的血压、血糖、呼吸、眼压、体温等众多指标,通过血液能评估你身体炎症水平和生理年龄,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配以调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药干预手段。
百岁人生在这样的呵护下得以诞生,现实将发生的,远比我们描述的要生动。
但在结束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一个非常危言耸听的结论:上述绝大部分健康服务将进一步引发新的健康问题,特别是长寿科技,它可能会导致生理数据误解并做出不恰当的治疗方案。抗衰老这种逆自然的行为,更是人类灾难的核心导火索。我们无法理解人体这个复杂系统,让它尽量自然的存在着,而不是对它施以干预。具体为什么,感兴趣可以看之前发布的《物演通论看世界:我们为什么坚信长寿科技弊远大于利?》。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如果过不上隐居生活,却想在现代社会中尽可能保持健康,该怎么做?
答案是关注健康风险因素,利用现代化的知识、技术和服务,努力在“劣质的食物,睡眠障碍,心理危机,久坐不动和环境污染”的生存环境中维护好自己的栖息地。
可是,我们总在想,要这么多努力才能维护人体这一原本健壮的自然造物,真的值得吗?或者说,我们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群体没有选择,那个人呢?